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1-25浏览次数:55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按照“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的总体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育人主体作用;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的原则,深度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目标任务

  一是落实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大力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每个教师都要主动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每一个上讲台的教师都必须具备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每一个学业导师、辅导员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都承担起育人职责。

  二是落实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从2018-2019学年开始,新开出的每一门课都必须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到2019年7月,50%的课程建立育德目标、融入育德元素;2020年底,课程思政改革覆盖到全校所有课程。

  三是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包括思政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育人理念融入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思政元素贯穿第一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评价指标融入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体系。

  三、实施阶段

  (一)推进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8年7月)落实市教委支持建设的14门课程和学校支持建设的56门课程试点工作;41个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研究项目启动建设;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制定课程思政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路径和步骤等。

  (二)深化推进阶段(2018年9月-2019年7月)根据课程群以及课程开设情况选取50%的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培养方案;初步形成课程思政教学督导与教学评价体系。2019年5月份,组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检查工作,总结工作、展示成果。

  (三)全面实施阶段(2019年9月-2020年12月)到2020年底,全校所有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打破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分离脱节的状况,在保持专业课程原有属性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课件,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想价值引导;培育、遴选一批在线示范课程,打造一批具备学校特色的优质综合素养课程或系列讲座。

  四、组织实施主体

  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党组织是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分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成立以党组织负责人任组长,部(院)长任副组长,专业负责人(系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学院教学督导为组员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对应落实学校各项工作部署与工作要求;制定本单位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落实本单位课程思政各项工作;要坚持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定位,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工程伦理、培育工匠精神、职业信用和创新思维的综合素养课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素养课程,打造具备学部(院)特色的综合素养系列讲座。

  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发挥价值引领和思想领航作用,在推出特色的校本课程基础上,要全程参与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的指导;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学科研单位联系制度。

  国际交流学院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以培养“知华、友华、亲华”国际友人为目标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探索课程内涵、教学方式和教育途径,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在留学生中润物无声地实现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通识教育中心以及艺术教育中心要统筹规划,拓展通识课程的思政内涵,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人文三大领域出发,优化并构建“通识核心课程+通识拓展课程+通识辅助课程”课程体系。艺术教育中心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通过落实“高雅艺术进校园”、开展学生艺术社团活动等形式,整合各类优质艺术资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五、保障机制

  学校党委负责课程思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推进机制。

  (一)联动协同

  1、协调部门

  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统筹协调课程思政整体工作。牵头组织开展学校层面的课程思政专题学习活动,组织对二级教学科研单位课程思政推进工作的检查、指导工作;加强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培养,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以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以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为抓手,引导青年教师进行项目研究,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学生实践的指导。

  党委组织部负责指导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三大主体责任清单,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把课程思政的工作要求纳入到干部培训和党员学习中。

  教务处负责组织思政课程的建设和管理。牵头组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等教学管理文件,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目标和课程目标中的德育目标;牵头组织试点课程申报和验收,培育、遴选课程思政的优质或示范课程、建设优质在线课程等工作;重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项目的申报、建设、验收过程中,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中,教学成果、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中,都要将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成效作为必备条件之一。

  2、协同部门

  高教研究所要结合学校特色,积极研究课程思政的内涵、特征、目标、方法等问题,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团委要在第二课堂中贯穿融入思政元素;在易班网设置课程思政网络教育资源专区。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要建立学生评价、教师互评、专家和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人事处要将课程思政工作与高校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挂钩,把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成效纳入教学团队考核;完善考核文件以及职称评聘、岗位定级等规定,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要考量指标。

  党委宣传部要将课程思政相关内容纳入中心组学习;重视学校课程思政工作的总结、宣传和推广。

  图书馆要利用服务平台,做好资料服务工作,积极开拓和引进校外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内容。

  (二)考核激励

  1、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纳入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学年度考核和领导干部年终述职的内容,作为对基层党组织三大主体责任清单检查的重要内容,列为评价和衡量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领导班子工作业绩主要内容。

  2、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列为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人才培养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建设成效纳入教学考核工作。

  3、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纳入教师年度个人考核,对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做出重要贡献、成绩突出的教师在各类评优评先、业务进修、项目申报、职务评聘中予以优先考虑。